手机看资讯
关注微信看猛料
本报讯 一年前,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26位来自全国的年轻“绣娘”进入江大“镀金”。负责培养这些刺绣人才的江大纺织服装学院教授张毅、梁惠娥、崔荣荣编撰的《春华秋实——2014国家艺术基金刺绣艺术青年人才培养艺术档案》 近日由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昨天,拿到新书的张毅第一时间与本报分享了这一喜讯。
2010年底,张毅和同事们与南京艺术学院、南通大学等学术同仁一起,着手商务印书馆国家重点图书《当代设计全集》卷十九《绣染篇》的编撰工作。江大学术团队历时三年多奔波于各地拜访刺绣大师,探访当地工艺美术机构、博物馆、图书馆……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张毅他们惊叹于1949年以来我国刺绣艺术取得的成就,更叹息于当前刺绣人才的青黄不接。于是,编委们萌生了一个伟大的计划:为中国刺绣艺术界培养100位青年刺绣艺术家。2014年5月,文化部公布《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申报指南》,这一计划可以实现了。
经前期精心准备,江大申报的“刺绣艺术创新青年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层层选拔,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批准立项。江大也因此成为江苏高校中唯一一个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的高校。去年此时,包括6位无锡绣娘在内的全国26位刺绣艺术工作者在江大免费接受了刺绣艺术的系统培训。请刺绣大师、高校专家组成教学团队,经过基础理论学习、刺绣作品创作、艺术素养提升三个阶段为期半年的“秘密集训”,如今,这26位刺绣人才分别在各自家乡“开花”,成为当地刺绣界的中坚力量。
看到学员们花开四方,张毅他们再接再厉出版了这本艺术档案,完整记录了“刺绣艺术青年人才培养”项目在无锡的实施过程,为培养刺绣人才提供了参考和指导。这本书理论结合实际,科学架构起艺术养成、专业素质、艺术创新三大课程结构,图文并茂地呈现出学员的学习过程和培训成果,同时总结了项目的经验与得失。该书也成为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建立以来,第一本详细记录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专门著作。张毅透露,他们学院申报的文化部2016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刺绣、泥塑传承人群普及班”已完成报名,不久后将开班,这本艺术档案为他们继续开展相关培训提供了模板。
(晚报记者 张月/文)返回无锡365淘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