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破败不堪的日晖巷仅剩过大白寓所等少数建筑还算完整 |
![]() |
万寿里6号这组中西合璧风格的民国建筑即将被拆 |
当无锡闹市区就快被高楼大厦填满时,钢铁森林中最后残留的老巷旧宅也变得岌岌可危,假如连这些也消失了,拿什么承载城市的记忆,安放我们的乡愁?
一段由外国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故事》近日在中国网站上火了,它的第一集便聚焦无锡。据悉,摄制组2年前来锡取景就选择了小娄巷秦氏老宅这一“最无锡”的地方。然而,那些老巷里弄、旧宅民居已消磨得难辨昔日真容了……
痛心:日晖巷拆拆停停近10年,成“僵尸巷”
本地文保志愿者、东林中学退休教师钱玉鑫写了2万多字的文保笔记,其中关于日晖巷的记载是他最痛心的一笔:2004年,当运河申遗考察组专家经过西门桥堍日晖巷时,曾将这条原生态保存无锡老城区传统商业风貌的街区,叹为“古运河边最后的瑰宝”,是“最无锡”的地方,建议开发保护利用。转眼10多年过去了,日晖巷除几幢住人的老宅外,在大拆迁中大都变成了废墟。
记者走了一圈发现,巷子里大门上挂着“过大白寓所”的一户两层小楼仍算完整,里面还有人在。正在一楼等待接诊的老中医过大白听说是媒体到访有些激动,第一句话便是:“这些年,我们太苦了。”79岁的过大白以前一直住在日晖巷祖辈留下来的老房子里,他说,按规定这房子是不拆的,“这里与运河工程紧密联系”,2006年4月这里启动拆迁,3年前他们第二次签了拆迁合同,但究竟拆还是不拆,到现在也没一个准信儿,他们的房产证也一直没归还,房子一空就是10年,日晖巷成了“僵尸巷”。
过大白指着屋外一二楼间的一根大横梁说,这房子是晚清建筑,全木结构,苏州的园林专家来看过说这种建筑结构很难得,“你看,这上面还有‘金昌字号’的字样,这儿原先是酱油糟坊。”
他介绍说,日晖巷长70余米,七八十年前就是砖石路面,是无锡西城门旁的一条手工业街,街上有几百户人家,民居、店铺紧挨,磨豆腐、配钥匙、日用铜器制作、木器雕花,酒楼、茶馆……好不热闹,从运河南下北上的商人们常从西门桥上岸到日晖巷交易。而现在日晖巷只剩3户人家,到了晚上大家不敢住这儿,“喏,旁边的房子这几年烧了5次,都是流浪汉住的,还有老鼠和蛇,太吓人了。”
眼前的日晖巷被围墙围了起来,在过大白的指引下,记者爬上了巷子对面的一处楼房上,从9楼望下去,围墙内的废墟上满是垃圾,触目惊心。
原崇安区政协编的《崇安名胜》中,明确注明日晖巷传统街区即“日晖巷20至47号”为清代建筑,被列入无锡市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市文化遗产管理部门也曾表示,日晖巷将改造成西门桥历史街区,但由于拆迁问题搁置了数年。过大白说,不管是作为原住民还是无锡人,他们都不想日晖巷消失。
无奈:侯桐少宰第几多凋敝,万寿里拆了可惜
被钱玉鑫的文保笔记“点名”的还有人民路东段的几处老宅。如果不是他领路,记者很难找到围在围墙里“躲”在被褥后面的侯桐少宰第。
返回无锡365淘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