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365淘房杜老伯,85岁,无锡老北塘人。说起无锡运河,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耄耋老人,沧桑的脸上写满故事。
|
运河边85岁老人
少年意气游梅园
梅园,因梅花而天下闻名。解放前,这里是荣家的私人花园,但是永远对外敞开,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市民小贩,都可免费进入。
那时,每逢春天梅花盛开的时候,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去梅园赏春。穿过红砖砌成的大门,攀上黄石垒就的台阶,然后沿着紫藤覆盖的绿荫大道,一路踏青访梅。
彼时的梅园和现在大相径庭,印象中,紫藤棚的尽头,竖立着一块紫褐色的巨石,石上的两个大字“梅园”,苍劲有力,是荣德生在1916年亲手所写,非现在的新“梅园”石刻所能比。
|
昔日的梅园刻石苍劲有力
|
今日的梅园刻石
原来的石刻已在文革中被毁,在那场浩劫中,被摧毁的不仅仅是梅园刻石,还有荣德生的陵墓。1955年9月,荣毅仁根据父亲荣德生的生前意愿,将梅园无偿捐献给无锡市人民政府。
抗美援朝勇立功
初中毕业后,我参加了解放军。在步兵第一二零师,担任过连队指导员。抗美援朝时,我们连夜跨过鸭绿江,冒着枪林弹雨,用生命和肉体来阻挡美军的飞机大炮,一个小小的山头一天就要承受近5000发炮弹。
在那场惨烈战争中,我不可避免地受伤了,腰和腿部都挨过子弹,被认定为6级伤残,后来还拿到了朝鲜颁发的勋章。
|
抗美援朝勋章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转业分配到当时的小三里桥粮油站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
珍贵的粮票时代
回忆起计划经济的特殊年代,杜老伯记忆犹新。
“那个时候买什么东西都得要票,票比钱贵重,没有票,即使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生活中常用的除了粮票、布票外,再就是肉票。”
|
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
每个月能领到三十斤粮票,一家子得省吃俭用才能保证不饿肚子。在那个僧多肉少的年代,每天总能看到三里桥的粮油站排着长长的队伍,整个无锡城的市民几乎都赶往三里桥来购米。
因为三里桥是粮食最丰盛的地方,自古就是“米码头”、无锡的米市中心。至上世纪80、90年代依然很繁盛。
小三里桥街(米市旧址)
今日的三里桥粮油市场
岁月变迁,如今的三里桥粮油站破旧斑驳,刻满时光的印记,但它依然是老无锡人爱去的地方。这一承载着老无锡人一生记忆的文化故地,正上演着新的故事。
在三里桥附近,吴桥畔,无锡恒大悦珑湾将为梁溪城和大运河,谱写新的历史传奇。
项目地址:吴桥西路与通惠西路交汇处
品鉴地址:无锡市梁溪区中山路金太湖国际广场西北侧悦珑湾营销中心
咨询热线:0510-88577777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返回无锡365淘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