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资讯
关注微信看猛料
本报讯(晚报记者 小麦/文)昨天下午,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新安街道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专家论坛在环监中心举行,论证的建设规划是按照《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20)修编》(以下简称《规划修编》)的蓝图设计的。接下来,锡城七个板块都将按照《规划修编》提出本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矛头”。
日前,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在南京主持召开了《规划修编》的专家论证会,一致同意通过《规划修编》。无锡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启动并完成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工作。
实施过半,生态文明建设为何又出一版?
早在2010年,无锡市就率先编制了《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1-2020)》,并在北京通过了环保部的评审。原规划实施刚过半,为什么又启动修编呢?
负责此次修编工作的南京大学教授朱晓东解释,原规划实施五年来,锡城的生态文明建设确实交出了较好的“成绩单”,但是原本的《规划》却有时代局限。而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高、更新、更明确的要求。以大气污染为例,五年前的规划中并没有提及细颗粒物(PM2.5)这项污染物,但如今PM2.5却已经是空气污染的“重头戏”。
“原《规划》是无锡根据对生态文明城市的设想来编制的,而这次修编则是贯彻落实了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市环保局生态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年初,环保部出台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新的指标体系从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六个方面,分别设置了38项(示范县)和35项(示范市)的建设指标,以此衡量一个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规划修编》就融入了新指标的要求。
2020年底,市区黑臭水体基本“再见”
《规划修编》 可以说是一柄精准设计的“指南针”,11章内容,52条措施,针对锡城资源利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污染防控、生态修复、生态人居、绿色无锡等方方面面的生态建设要点做出了详细的要求,水、气、土各方面的治理都有了“风向标”。
《规划编制》大做“水文章”,对太湖水、河道水、地下水目前的不同“困境”给出了不同“解药”。按照《规划编制》的“风向标”引导了河道综合整治的方向要求,接下里将对全市161条河道实施清水行动,遵循“控源截污优先”原则,到2017年地表水国考断面优于III类水的比例达到57.1%,到2020年力争七成以上的地表水国考断面优于III类水。以“消除市区黑臭水体”为核心,用五年的时间对目前市区排查出的38条黑臭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确保达到一般景观用水标准,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在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上,《规划修编》明确,今年年底前对全市所有液态危化品和油品等仓储区进行全面防渗漏检查,2017年底前完成年代已久的加油站地下油罐的改造,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一张蓝图绘到底,82项工程打造滨水宜居城
在《规划修编》的附录中,还以34页附表形式具体罗列了82项重点工程的名称、建设内容、对应指标、责任部门、实施时间和资金概算。82项工程中,以“水”为主题的工程就有16项,与“气”相关的工程有14项,而“土”建设工程,例如土壤治理等共计5项。
“《规划修编》 正是依照国家的指南,对无锡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绘制出一张全市的生态建设蓝图。”市环保局生态处工作人员如是总结。
按照《规划修编》的目标,到2020年,全市全面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标准,建成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魅力滨水宜居城市。返回无锡365淘房>>